1、导线直径计算D=113×根号IδD导线直径MM,I电流A,δ电流密度,铜线一般在25~3A间选取漆包线规格很多,一般常用的从005~162各档都有。
2、变压器要大于200KW的如果是220V电压,用120平方毫米的线就可以一般家用铜线,每平方毫米可承受8A电流瓦除以电压=电流如200KW220V=909A这么大用电,最好找专业人员设计一下。
3、高压绕组常联成Y接法是由于相电压可等于线电压的577%,每匝电压可低些 1国内的500330220与110kV的输电系统的电压相量都是同相位的,所以,对下列电压比的三相三绕组或三相自耦变压器,高压与中压绕组都要用星形接法当三相三铁心柱铁心结构时,低压绕组也可采用星形接法或角形接法,它。
4、第一步,确定原边匝数当然首先自己要选一款磁芯啦设原边输入最低电压是VS,导通时间用TON表示,还要自己设定一个磁芯振幅,一般我是取02到025T,因为正激变压器是不需直流分量的,所以相比反激而言这个值可以取大些,原边匝数NP=VS*TONAE*B,其中AE是磁芯截面积第二步,画出原边电流波形,算。
5、500KVA变压器应该配用10KV的高压供电,额定电流I=S1732UcosΦ=50017321008=36A 距离如果在几百米范围,选用16平方毫米的铝线距离如果在几公里范围,选用25平方毫米的铝线距离如果在几十公里范围,选用50平方毫米的铝线同样的距离,选用的截面积大,损耗越小同样的截面积,距离越短。
6、5每伏匝数可根据从原来变压器拆下的二次绕组实际匝数和电压计算,比较实际些双26V不要两根并绕,相位应该是相反的单绕26V中间抽头再绕26V再说由于线较粗较硬,并绕很难绕得紧密12V绕组由于匝数较少可与初级绕组用同样的线,可省去一个规格的线如果原来的变压器初级也是220V并且绕组完好。
7、变压器的额定电流I=S173U=1000172110=577A 如果供电距离很近选16平方的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允许电流90A即可,如供电距离稍远可选25平方电缆允许电流105A。
8、那么铜芯电缆就应该用3×300mm#178+2×150mm#178电缆380V电源居多,零线和地下小一点,这是总的算法,如果开关分路用,按每一路大概这样单独计算这是按经验来计算的,如果取铝芯电缆,那么线应该比铜芯线大一个等级如果你要细算,可以按负荷这样大概分别计算,先算电流,然后取电缆。
9、距离是多少 这点容量的设备,应该三相设备的吧,如果是三相设备的话 一般正常距离一两百米以内常规的YJV铜电缆差不多要3*185mm#178的。
10、答我的常规经验算法是三相电机类按每千瓦2安,2台1500瓦是3千瓦,约需额定电流6安左右,因此塑铜线25平方的足够用了,这里也考虑线路长500米的电压降了。
11、PS 次级线径电流密度,一般取25Amm2,这样算出的线径大既安全直流电阻也低但实际使用由于次级电流不是恒定,是瞬时变化,电流密度取到3A或更大也没问题算法计算的基础是精确的漆包线外径,计算结果是指最大可使用多大外径,具体使用什么内径的线要看你漆包线的规格漆包线的规格不一样。
12、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个算法,不知道你是否是要铝线 问题供电变压器380V 功率315KVA 负载大概95KW 距离550米,需要用多少平方的铝线 铝线估算05*95*550100=233平方 建议用250平方铝线如果负载主要是电动机,功率因数估计约085,则未端电压约38029*95*2*1732*55*085250=363V。
13、400KVA变压器额定电流大约500600A左右,如铜芯电缆每平方毫米按3A算,那6003=200平方毫米,一般放一点余量,那铜芯电缆取240平方毫米还有你距离900米,到电缆梢头的电压降比较大,你要取到300平方毫米的电缆够了70平方的铝线是远远不够的。
14、为了简化定量计算和得出变压器一次二次测有电的联系的等效电路,引入了折算法折算的方法是用一个匝数和一次绕组相同的绕组代替二次绕组折算的原则是保持折算前后二次绕组的磁动势的大小及空间分布不变,从而使得一次绕组的各种物理量在折算前后保持不变主磁通 Фm在一次二次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15、你说的是什么200kv还是200安教你个简单的,铜线你可以除以25,铝线最少除以2比如200安的电流就要八十平方左右的铜线,铝的要在一百左右才绝对安全因为我是手机上的所以只能说点粗略的,要是电脑我可以给你说很准确的算法希望能帮到你。
16、2其实原理和普通变压器一样的,只不过他的原线圈就是它的副线圈```一般的变压器是左边一个原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使右边的副线圈产生电压,自耦变压器是自己影响自己3自耦变压器是只有一个绕组的变压器,当作为降压变压器使用时,从绕组中抽出一部分线匝作为二次绕组当作为升压变压器使用时,外施。
转载请注明:玄武区聚富迈设计服务中心 » 变压器厂家 » 变压器制作用线算法(制作变压器的经验公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